傳奇人物--李淳風先生--李淳風先生身世背景歷史考據

傳奇人物——李淳風先生

李淳風先生身世背景歷史考據

至於到底有沒有李淳風其人,答案是肯定的。依據歷史考證:

「舊唐書卷七十九」中記載:

初,太宗之世有《秘記》云:「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仇。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善其言而止。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方技」中記載

李淳風,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棄官為道士,號黃冠子,以論譔自見。淳風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曆算。貞觀初,與傅仁均爭曆法,議者多附淳風,故以將仁郎直太史局。制渾得儀,詆摭前世失,著《法象書》七篇上之。擢承務郎,遷太常博士,改太史丞,與諸儒修書,遷為令。太宗得秘讖,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問淳風,對曰:「其兆既成,已在宮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孫且盡。」帝曰:「我求而殺之,奈何?」對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無辜。且陛下所親愛,四十年而老,老則仁,雖受終易姓,而不能絕唐。若殺之,複生壯者,多殺而逞,則陛下子孫無遺種矣!」帝採其言,止。

淳風於占候吉凶,若節契然,當世術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學習可致,終不能測也。以勞封昌樂縣男。奉詔與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孫子》等書,刊定注解,立於學官。撰《麟德曆》代《戊寅曆》,候者推最密。自秘閣郎中複為太史令,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書傳於世。子該,孫仙宗,並擢太史令。

由以上兩則正史記載可以確認,確實有李淳風這個人,而且與唐太宗一席話也記載在歷史之中;並且拜官太史令。(太史令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長,負責天文、地理、氣象、數學、曆算等科學研究及歷代典章文物之歷史研究。只不過當時的政府不太重視這些研究,相對這個太史令也沒有現在的院長權限大。)

要解開藏頭詩之謎,首先我們必須對李淳風先生有所了解。當我們深入之後,我們發現李淳風不僅僅是一個預言家。他還是個數學家、天文家、地理學家、氣象學及科學家。

歷史記載,李淳風,唐代岐州雍人(今陝西風翔)。精通天文、曆算、陰陽之說。約生於隋文帝仁壽四年(六○四),約卒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六七二)。西元六四一年任太史丞,六四八年升為太史令。六五六年因修訂國史有功被封為昌樂縣男(爵位),六六二年改為書閣郎中,後復為太史令至終。(出生背景及退隱後生死之謎與民間傳說出入很大)

李淳風先生在歷史上響叮噹的名氣,並不因與唐太宗解惑的一席話,也不僅僅這兩本預言書而成名,而是他對天文及數學的貢獻而名傳千古。

在歷史上的記載李淳風先生精通天曆算,編著晉書五代史天文律曆志》《典章文物志》《己巳占》《隋書》《天文大象賦》等書,又制定麟德曆(即甲子元曆)及製造渾天儀並且注釋《十部算經》(現稱《算經十書》)而著稱,注釋後的這十部算經於六五六年被定為國子監教科書刊用全國,每卷第一頁都題有「唐朝議大夫、行太史令,上輕車都尉臣李淳風等奉敕注釋……等等巨著不勝枚舉。

也許,讀者大人會問這又是什麼東東?我擇重點大慨解釋一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藏頭詩》全文

《藏頭詩》第十一段 明朝靖難之變

如何解讀《推背圖》與《藏頭詩》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