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頭詩》第四段 安祿山之亂

《藏頭詩》第四段 安祿山之亂

太宗曰:「此後可太平乎?」

淳風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於堯舜,後二十四年又有亂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楊而生遇郭而止。」

太宗曰:「何人平冶?」

淳風曰:「光子作將,然後平治。」

註釋(712~759):

一人大口——這四個字重疊組合就是「安」字,另外的組合就是「吞」字。指安祿山作亂,吞囫大唐江山。

楊——楊玉環(貴妃)。

郭——郭子儀。

一人大口逢楊而生遇郭而止——安祿山之亂因楊貴妃而起,最後敗給郭子儀。

光子作將——指的就是李光弼、郭子儀兩位將軍。

先天七年(712),睿宗傳位給太子隆基,即玄宗(唐明皇),次年改元為開元。玄宗在位共四十四年,前期年號叫開元(713~741),後期稱天寶(742~756)。這是唐朝社會經濟和國勢發展的重要時期。開元年間,因玄宗即位之初還注意政治,有所作為,故治績爍然可觀,史稱「開元之治」,使唐朝的國勢發展到顛峰,是為盛唐之頂點。

玄宗在執政後期,逐漸驕奢起來,他縱情聲色,荒怠政務,一心想「高居無為」,作太平天子,醉心於歌舞昇平之中。他令宦官高力士潛訪外宮,探得其子壽王李瑁之妃楊玉環(719~ 756)貌美,乃令出家為女冠,號太真,旋納入宮並冊為貴妃。自此玄宗對楊貴妃大為寵幸,千方百計滿足其要求,楊貴妃的姐妹弟兄也都大受寵信。至此唐朝由極盛時期走向下坡。

安祿山之亂(755~759)——安祿山因迷戀楊貴妃,且在爭取朝廷的信任中,安祿山和楊國忠發生了矛盾。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十一月,他看到唐朝中央武力空虛,乃以誅楊國忠為名,糾合十五萬兵在范陽起而反唐。肅宗即位後,用李光弼、郭子儀為將,集合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和西域的軍隊,又借回紇之兵,圖謀恢復。至德二年正月(757),叛軍發生內鬨,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759)。同年九月,郭子儀收復長安,十月洛陽也被收復,安慶緒敗至鄴郡(今河南安陽)。

自玄宗登基(712)至肅宗至德四年(759)安慶緒敗,歷時共48年。

(12) *時序對照:《推背圖》第五象貴妃受難*

第五象 戊辰坤下巽上觀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平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金聖嘆批註:「一馬鞍指安祿山,一史書指史思明。一婦人死臥地上,乃貴妃死於馬嵬坡。截斷竹蕭者肅宗即位,而安史之亂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藏頭詩》全文

《藏頭詩》第十一段 明朝靖難之變

如何解讀《推背圖》與《藏頭詩》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