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文學領域

一、天文學領域

(1) 《渾天儀》又稱為《渾儀》:

渾天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球體模型。它利用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並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這樣就可以把當時肉眼能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幾乎全部表示出來。人們坐在屋裡看儀器,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現象,這在當時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

貞觀七年,天文學家李淳風在東晉史官丞南陽孔挺所造的(兩重環銅渾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三辰儀,把兩重環改為三重環,成為一架比較完備的渾天儀,稱為(渾天黃道儀)。三重環分別為:一,外重環,包括地平環,子午環,赤道環,總為(六合);二,中間重環,包括黃道環,赤道環,白道環,總稱為(三辰儀),各環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而整個環組則可以繞軸旋轉;三,內重環,包括極軸,赤經隻環,窺管,總稱為(四游儀)。唐代以後所造的渾天儀,基本上與李淳風的渾天儀相似,只是規環或零部件有所增減而已。

李淳風先生因為要直接測量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註: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從南迴歸線至北迴歸線劃分六等份,稱為十二黃道),必須增加黃道環;要直接測量月亮在白道上的運動,又必須增加白道環。又因為天球的周日轉動,二十八宿和黃道、白道等在天穹上的位置不斷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使黃道環、白道環和赤道環都能隨天球轉動方向轉動,就有三辰儀的產生(5)。這些都在李淳風的渾天儀中得到實現。

5 http://www2.hkedcity.net/citizen_files/ab/ae/ip2001/public_html/newpage10.htm

這可以說是科學上一大創舉,也是天文學偉大的成就,堪稱集科學、天文學一代宗師。

(記載於:舊唐書卷三十五志第十五卷)


圖一:李淳風先生的渾天儀

(2) 《麟德曆又稱為甲子元曆

前史取傅仁均、李淳風、南宮說、一行四家歷經,為《曆志》四卷。近代精數者,皆以淳風、一行之法,曆千古而無差,後人更之,要立異耳,無逾其精密也。』(6)

麟德曆: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年二十歲)編定。於唐麟德二年(六六五年)頒行全中國。《麟德曆》以《皇極曆》為基礎而作出許多改進;它首次廢除了以前曆法中不少繁瑣的計算,並以1340為各種天體運動週期的奇零部分的公分母,因而大大簡化了計算;它採用定朔法,並改進了《戊寅元曆》的計算方式,改變朔的進位方法,避免了連續出現四個大月或三個小月的現象,自此以後,定朔法一直被沿用下去;另外,《麟德曆》中廢除了閏周,完全依靠觀測和統計來求回歸年和朔望月的精密數據;又首次提出了時差的校正項,亦即是改正周日視差對交食的影響。

《麟德曆》也是屬於天文學的範疇,就是現今國人農民普遍使用的曆法,也就是《農民曆二十四節氣》,屬於太陽曆和陰曆分別計算。除了可以分秒不差的計算出日月蝕外……並定二十四節氣(7)。很巧合的這二十四節氣的中氣,居然西洋占星曆的星座幾乎同一天;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於西洋曆每隔四年將增加一天稱為閏月,中國的節氣並沒有閏月的設計,而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直接以一年的平均日數,365.25636 除以24所得的數就是節氣交換的數,也因此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並不是完全固定在陽曆的某一天,前後會有幾個小時的差距,二十四節氣是以分秒為交割單位,而西洋占星曆是以日為交割單位;當然二十四節氣要比西洋占星曆準確的多。今將二十四節氣配合現今國人使用的陽曆和西洋占星曆做一個時間交割對照。(時間大致相同)

6 舊唐書.卷三十六.志第十二

7 節氣----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十五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遠近而變,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氣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稱為中氣,二者又通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與《西洋占星曆》交割時間對照表

二十四節氣

陽曆交割時間(月/日)

西洋占星曆

冬至

12 22

摩羯座

小寒

1 6


大寒

1 20

寶瓶座

立春

2 4


雨水

2 19

雙魚座

驚蟹

3 6


春分

3 21

牡羊座

清明

4 5


穀雨

4 20

金牛座

立夏

5 6


小滿

5 21

雙子座

芒種

6 6


夏至

6 21

巨蟹座

小暑

7 7


大暑

7 23

獅子座

立秋

8 8


處暑

8 23

處女座

白露

9 8


秋分

9 22

天秤座

寒露

10 8


霜降

10 23

天蠍座

立冬

11 8


小雪

11 23

人馬座

大雪

12 7


(3) 晉書五代史天文律曆志:

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編著。在此書中有關於彗星的論述: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皆隨日光而指。顯示李淳風當時已發現彗星本身並不放光,只因受太陽照耀而發亮,並指出了彗尾總是背著太陽這一規律;比歐洲同一發現早了約九個世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藏頭詩》第十一段 明朝靖難之變

《藏頭詩》全文

《藏頭詩》第十段 明朝建立